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动员与塑造:1938年到1943年“保卫大湖南”纪念

    周游;崔奥;

    “保卫大湖南纪念”是1938年至1943年间湖南军政当局举行的兼具战时动员与权力塑造双重性质的地方性纪念活动。武汉会战、广州作战爆发后,“保卫大湖南”成为湖南本省多方参与、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议题。薛岳治湘后举办“保卫大湖南周年纪念”活动,通过仪式操演、舆论造势和情感渗透构建纪念空间,以此进行社会动员和表达政治诉求。该纪念活动在建构历史记忆、推动抗战动员的同时,也起到凸显地缘价值和塑造形象等作用。“保卫大湖南”形式与实质的变化,折射出抗战时期国统区地方治理的复杂形态,体现了国民党政权片面抗战的局限与其在民族危机中强调军事强人、忽视社会变革的困境。

    2025年04期 v.37;No.34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 ]
  • 主持人语

    张文俊;

    <正>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作用的发挥十分艰辛和不易,经常受到国民党的掣肘和破坏,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2025年04期 v.37;No.34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 ]
  • 陕甘宁边区建设救国公债发行研究

    张燚明;

    1940年冬,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和坚持抗战,中共中央在迅速发行大量边币的同时,还在陕甘宁边区发行了“建设救国公债”。国民党政府制定了针对建设救国公债的反击策略与措施,但实际上没能阻止建设救国公债的发行与推销。建设救国公债的成功发行,有力地支援了中共抗战和边区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区紧张的财政状况,突破了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经济封锁。

    2025年04期 v.37;No.346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 军政一体:微观视域下晋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光梅红;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辟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它的开辟是以晋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而成。在晋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中,军政互动是其显著特征。从微观史的角度考察根据地创建中的军政关系,能够更好地探寻根据地创建的轨迹,揭示根据地创建的运行机制。聂荣臻抓住全面抗战初期晋东北权力真空的有利时机迅速扩充主力部队,为政权建设提供了军事保障;八路军与地方党组织配合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围绕着八路军军费问题,新旧政权的博弈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动员伸入到村级组织。

    2025年04期 v.37;No.346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 ]

学人风采

  • 李培挺 教授

    <正>李培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出站,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评审专家,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案例大赛初赛评审专家,教育部主题案例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与新时代治理创新互融典型的系列案例开发”首席专家,山东省哲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内多家CSSCI期刊论文评审专家。曾获得校级“杏坛学者”人才称号,首届全国公共管理专业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25年04期 v.37;No.34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探究

    丰国如;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的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中国应对环境挑战、推动绿色发展的理论指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若干富有创见的原创标识性概念,如基于自然规律的生态本体理念、基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基于绿色发展规律的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新模式。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分析其在改变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环境问题践行不足以及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等方面的理论创见,能够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为绿色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4期 v.37;No.346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 ]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研究

  • 生态理性的建构逻辑:从哲学反思到文明塑造

    刘展源;

    生态理性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理念的理性范式,它具备圆融和统一的智慧,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与人的行为的合理性,致力于将人类从单纯的工具理性困扰中解放出来。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解放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建构逻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逻辑,清晰地展现生态理性从雏形走向成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揭示了生态理性的实践要义,生态理性的合理构序及其实践的唯物主义变革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04期 v.37;No.346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 《共产党宣言》中人的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白玉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发展思想作了经典简洁的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实现人的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毕生追求。《共产党宣言》蕴含丰富的人的发展思想资源,揭示了人的发展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实现场域、根本保障和最终目标,呈现出人的发展的实践性、必然性和历史性三重内在特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深入挖掘和研究《共产党宣言》中人的发展思想,对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

    2025年04期 v.37;No.34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整体观研究

    卫郭敏;姬海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和多重困境展开的早期思考。马克思在摒弃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寻求“历史之谜”的解答中大量使用整体观,以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整体性的丧失和复归为线索,致力于从整体视角理解客观现实,进而重构世界统一性。从“何为整体观”“为何构造整体观”以及“整体观的现实意义”出发,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整体观开展解析,不仅成为理解文本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锁钥,也为新时代坚持人、自然和社会的互嵌式关系勾勒整体发展篇章提供重要启迪。

    2025年04期 v.37;No.346 41-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王瑶;高逸凡;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实现该课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应有之义。正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明确其融入逻辑,进而通过延续共同经济联系、铭记共同历史记忆、守护共同精神家园、秉持共同奋斗目标以及明晰共同身份认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引导青年一代主动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任务中来,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与时俱进,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实践。

    2025年04期 v.37;No.34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 ]

社会学研究

  • 空间生产视域下网红打卡地的青年审美异化研究

    黄金艳;田琬琳;

    随着网红打卡地在全国各处爆发式增长,青年群体竞相涌入,进行“打卡—传播—消费的循环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网红打卡地虽然更新了文化体验空间,带动了文旅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青年审美的符号化、标准化、瞬时化以及工具化,而审美本应具有的真实、自主、深度之特性逐渐消弭,进而导致审美异化。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与资本针对线下空间改造重构、运用线上技术隐形支配、利用群体心理欲求获得利益相关。实现空间与审美的双重解放,应以制度“红绿灯”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以主流价值重构符号生产逻辑,以主体觉醒激活理性批判与具身实践意识,最终推动空间与审美重现本真性。

    2025年04期 v.37;No.34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 症候·溯源·破局: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青年的时间焦虑

    张月娟;姚建军;

    数字资本主义在算法与数据这两种新的生产要素加持之下,将青年的时间体验异化为焦虑状态的生成场域,呈现出时间稀缺化、碎片化、无感化等现实表征。这些表征之下是技术架构、资本逻辑与文化权力的共谋,不仅将青年倒置为时间的奴隶,更在深层意义上消解着时间的生命意义。技术在不同制度体系内会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在时间的人本维度下消除时间焦虑需要在制度协同、算法良治、青年个体重建时间主权等多个方面发力,才能为青年纾解时间焦虑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04期 v.37;No.346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 ]

政治学研究

  • 论纪念庆典活动在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中的重要作用

    李建勇;

    纪念庆典活动在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中具有独特作用。纪念庆典活动是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达平台;纪念庆典活动能够通过营造特殊的情感空间、提供交流机会等方式增进成员的情感认同从而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纪念庆典活动能够展现国威军威,体现统一战线立威树信、克敌制胜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法宝作用。实践证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2025年04期 v.37;No.346 65-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 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核心内涵、实践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王留群;

    马克思主义政绩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执政理念,其核心内涵包括宗旨意识、科学精神、全局观念、实践导向和历史担当。马克思主义政绩观不断演进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政绩观理论基础的奠定,到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对政绩观进行的深入探索,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政绩观。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这一政绩观对激活发展动能、优化治理效能、弘扬主流价值、促进公平正义及守护绿水青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2025年04期 v.37;No.34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化传播的优势、问题与路径

    宫长瑞;谷卓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字化传播成为时代要求。以数字化传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不仅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延展传播广度、拓展传播深度、提高传播精度、提升传播效度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也要正视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在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聚焦数字化传播特质,通过明确传播导向、提升传播精度、提高传播效能、优化传播生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化传播提质增效。

    2025年04期 v.37;No.34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 ]
  • “以文化人”的出场语境、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向

    杨小磊;魏天蕊;

    “以文化人”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论,深刻揭示了隐性教育与显性目标相统一、文化浸润实践与教育本质规律相契合的内在逻辑。在出场语境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奠定的哲学根基、中华文明教化传统赓续的历史基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提供的方法支撑,共同构建起“以文化人”的必然性逻辑。在时代意蕴上,“以文化人”聚焦夯实立德树人根基、锻造时代新人、增强文化自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系统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在实践路向上,“以文化人”需推动文化资源向精神指引内化、创新文化浸润方式向沉浸体验升级、实现效能转化向育人目标跃迁,打造“理论—价值—实践”全链条育人生态,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04期 v.37;No.346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

    李丽;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内涵丰富,它是指在正确历史认知基础上,经由初心使命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在深刻把握奋斗成就、奋斗精神、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过程中升华出体察历史大势、勇于开拓进取的正向态度和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坚定历史自信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历史自信为基础的“四个自信”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历史自信内含的历史思维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要求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探寻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早日建成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2025年04期 v.37;No.346 92-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 ]
  • 算法推荐赋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调适

    许张毅;缪晨熙;

    算法推荐利用数据建模技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模式,技术赋能与资本逐利性的交织,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异化的风险。当前,算法推荐引发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挑战集中反映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性冲突上,主要体现在技术黑箱引发认知窄化、资本操控强化价值偏差、娱乐导向消解理性判断等三个方面。算法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在技术层面构建主流价值嵌入的算法框架,建立动态平衡的内容推荐机制;在主体层面加强算法伦理审查与主体批判能力培育;在治理层面完善分级监管体系与价值导向审查机制。通过价值引领、主体性培育、协同治理等多维调适路径,以算法推荐赋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助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5年04期 v.37;No.346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 ]
  • 区块链赋能“大思政课”的风险挑战及实践理路

    甘燕;陈玉芳;

    “大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而新兴技术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推手”。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高效等特性,将其赋能“大思政课”有助于彰显育人理念、协同多元主体、拓展育人时空、优化育人资源。同时,区块链的赋能不可避免地带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教育者“知识权威”的弱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离身”等问题。鉴于此,必须注重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方法运用、制度建设和多元技术融合,为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营造合理、有序且自洽的生态环境。

    2025年04期 v.37;No.346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社科成果展示

  • 精气神提振中国式现代化——《当代中国精气神生成境遇研究》诠释

    杨光;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一部史诗。这部史诗的艰苦卓绝,不是人工智能的预成式程序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千难万难中实干出来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精神的集中凝聚。实干的劳动者,尤其是万千劳模、先进分子集体创作着中国式现代化史诗。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培挺教授基于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出版的专著——《当代中国精气神生成境遇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史诗的靓丽画卷之所以可能、万千劳动者之所以有昂扬向上的实干状态,皆缘于中国共产党持续激发的“当代中国精气神”。

    2025年04期 v.37;No.34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 ]

  • 参考文献著录提醒事项

    <正>我刊的参考文献著录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国标规定参考文献著录方式有两种: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所谓顺序编码制是指引文采用序号标注,参考文献表按引文的序号排序。2.作者在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时要注意: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应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起讫序号间用短横线连接。示例:冯友兰兰的中国哲学研究~([6-7])。

    2025年04期 v.37;No.34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