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The Logic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王瑶,高逸凡
摘要(Abstract):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实现该课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应有之义。正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明确其融入逻辑,进而通过延续共同经济联系、铭记共同历史记忆、守护共同精神家园、秉持共同奋斗目标以及明晰共同身份认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引导青年一代主动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任务中来,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与时俱进,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实践。
关键词(KeyWords):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育人模式研究”(2024SJSZ0959);; 江苏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点线面体多维贯穿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三教’能力提升研究”(2023JGYB017);江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研究”(2025JDSZY11)
作者(Author): 王瑶,高逸凡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25.04.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M].202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253.
-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45.
- [3] 胡兆义.从问题澄清到理论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24-33.
-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1.
-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 [6]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写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4.
- [8]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1).
-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48.
- [10]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13-215.
- [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3-10-29(1).
- [12]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N].人民日报,2023-12-16(1).
-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 [14] 熊文景.以历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3):160-164.
- [15]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